加密貨幣交易中的 Confluence 是什麼?它為什麼重要?

加密貨幣交易中的 Confluence 是什麼?它為什麼重要?

文章自 CryptoJelleNL

加密貨幣交易涵蓋著無數的相關主題、指標和技術分析,但真正的精髓在於將以上融合成一個交易系統。在本文,我們將深入探討 confluence 的概念、意義,以及如何提升交易能力。

不同的交易工具能提供關於不同走勢的線索,當你將這些資訊拼湊在一起時,就可以幫助形成更清晰的市場走勢預測。

什麼是 Confluence?

新手交易者通常會嘗試各種交易工具,努力讓其發揮效益,再轉向下一個工具或指標。在以上過程重複發生數次後,他們通常就放棄了。

在多數情況下,如果這些新手交易者能考慮結合不同交易工具,而非選擇使用單一種類,最終都有可能找到屬於自己的出路。當數種分析技術和指標都指向相同的市場走勢,你就可以更大膽的進行操作。

上述提到將數種交易策略結合為一個交易系統的做法,正是 confluence(匯流)的概念;這個術語源於地理學,代表著多條河流匯聚成一條大河。

而在交易中,confluence 可表示為(1)多種交易策略的組合(2)在交易圖表上疊加兩個或以上的策略和指標。

Confluence 為什麼重要?

Confluence 幫助交易者更有自信地操作,當多種方法的分析結果能夠相互驗證,就能更有信心地進行判斷。Confluence 越多,就代表著信心程度越高,舉例來說:如果在比特幣減半的前幾週出現多頭背離的訊號,我們就能更確定地判斷,接下來幾週(或幾個月)價格會上漲。

其次,confluence 是幫助減少市場雜訊的重要工具。單一指標可能是假訊號,但當兩、三個指標同時顯示市場正在過熱時,這個訊號就很有可能是正確的。而假訊號常與其他工具的訊號有所抵觸,如此一來,我們就能夠輕易地辨識真偽。

因此,confluence 是個能幫助提升自信、降低市場雜訊的交易工具。

技術分析中的 Confluence

大多數交易者會根據價格行為來創建交易系統,並在其中加入不同工具,例如:MA 移動均線、RSI 指標、CVD 技術指標和持倉量工具等。這些組合具備無限可能,以下舉例將說明 confluence 如何在交易實戰中展現。

由近期比特幣的價格走勢圖中,可觀察到兩個不同的例子,顯示數種分析工具指出同個走勢。例如:藍色標記的區域中,比特幣處於支撐位,RSI 指標顯示超賣,而 MACD(指數平滑異同移動平均線)出現多頭交叉。綠色標記的區域,則凸顯了 MACD 的空頭交叉,比特幣價格亦低於移動平均線、失去支撐。在這兩種情況下,數種工具都指出同一個走勢,讓交易者能更有信心地進行交易。

結合技術分析與基本面分析

多數交易者會依賴技術面或基本面分析來支持自己的交易策略。而一般來說,技術分析是短線交易者的首選,長期投資者則更偏好基本面分析。

然而,當技術面和基本面分析互相配合時,就能變成信心度更高的策略。例如,當一位投資者想根據一間公司的資產負債表來買入股票時,他還可透過技術分析,找到最佳的進場點位。這是就是一種 confluence,有助於找到最佳的進場點,進一步提高成功率。

分析癱瘓 —— 多少 confluence 才足夠?

在閱讀上述內容後,你可能會想在交易圖表增加 20 種不同的交易指標,當它們同時指出同一種走勢時才進行交易。然而,在 confluence 中,指標越少越好。在圖表中加入過多的指標,可能會導致難以閱讀,並出現分析癱瘓的問題——由於指標的數量過多,導致缺乏有效的洞察力(因為並非每個交易分析的工具都顯示同樣的訊號)。

多數經驗豐富的交易者會使用兩到四種技術分析組合,並根據這些來創建交易系統,並透過數月、甚至數年間的測試使其完善。透過嘗試不同方式,進而觀察哪些組合能帶來最佳結果。

總結

總結來說,理解 confluence 可說是新手交易者在交易旅程中關鍵的一步。Confluence 可以將一個失敗的策略轉為盈利,有了 confluence,交易者便能更有自信地交易,減少市場雜訊。

然而,即使有了 confluence,交易系統也並非完全可靠,因此做好完善的風險管理才是最重要的。

作者免責聲明:本文基於我有限的知識和經驗,僅供參考,不構成任何形式或形式的投資建議。

編者註:CryptoJelleNL 提供了對加密貨幣行業的見解,他進入金融市場已有 5 年以上的時間,主要專注於股票市場和加密貨幣的長期投資。在看著投資收益滾滾而來的同時,他也為多個平台撰寫文章。從現在起,他也將為 Alpha Circle 貢獻自己的見解。

歡迎關注 WOO Network 華語社群媒體帳號,以掌握更多資訊:

▲ 本文內容已被翻譯成不同地區語言並在多個平台共享。如因不同語言釋義而導致不一致的內容,請以英文官方網站之版本為準。

▲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提供之資料僅供參考,各項內容並非投資及交易策略建議,亦不構成任何產品或服務之要約、要約招攬或建議,僅作為知識性及學術性分享,任何人據此等資料而做出或改變操作之決策,須自行承擔結果。文章資訊請依 WOO Network 官方媒體平台發佈為主。

We use cookies to improve your experience. To find out more, please read our Privacy Policy. By clicking "Accept", you consent to our cookie and Privacy Policy. Or you may click "Decline" to refuse to cons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