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 SocialFi 社交金融在加密貨幣領域很重要?

為什麼 SocialFi 社交金融在加密貨幣領域很重要?

文章自 CryptoJelleNL

在過去的幾個月裡,SocialFi 一直是個熱門話題。雖然最初的主流關注已經減弱,但 Dune Analytics 的數據顯示,光是今年 8 月推出的 Friend.tech,交易量就超過 5 億美元。同時,約有超過 800,000 名交易者湧入平台,交易了相當數量的金鑰。

圖片來源:Dune Analytics

這並不是開發人員第一次嘗試弭平社群媒體和 Web3 間的距離,但 Friend.tech 是首個真正獲得關注的公司。在各平台逐漸為創作者提供盈利方式的時代,像 OnlyFans 這樣的平台,似乎為 Friend.tech 和其他平台鋪了路,也將付費使用的商業模式帶入加密貨幣領域。

什麼是 SocialFi 社交金融?

SocialFi 不僅在社群媒體和 Web3 之間建立了橋樑。從本質上來說,S​​ocialFi 的目標是將社群互動變現,並透過區塊鏈來實現這一目標,將社群和金融融合為單一產業,那就是社交金融。

SocialFi 平台建立於區塊鏈基礎建設之上,相較於傳統的社群媒體,它讓創作者能更有效率地將內容變現。走在 SocialFi 趨勢的最前端的 Friend.tech,是個讓創作者能與付費用戶們分享特定內容的熱門服務。

Friend.tech 與 OnlyFans 等產品的區別在於,在 Friend.tech 上,存取金鑰是可以被交易的。你可以買賣你的存取金鑰,無論是在獲利或虧損的狀態。這也是創作者從中獲利的方式——因為他們可從牽涉到其金鑰的每筆交易中抽取佣金,而非直接出售內容存取權。Friend.tech 出售(並購買!)這些金鑰,並收取費用,而其中一部分歸創作者所有。

如下圖所示,Friend.tech 的熱潮在 9 月達到巔峰。正因如此,我們很快就看到許多受 Friend.tech 啟發的新平台出現在不同的區塊鏈上。

圖片來源:Dune Analytics

這些平台的成功展現出了一點希望,但人們對於 SocialFi 是否能長久存在的看法不一。目前 Friend.tech 等平台最初淘金熱般的成功已結束,接著 SocialFi 在加密貨幣領域是否還有未來,就需要時間來證明。

SocialFi 在鏈上運行的好處

在分析或研究新的加密貨幣趨勢時,我最喜歡問自己的問題是:為什麼這需要上鏈?或者,為什麼它需要發行代幣?通常,我很難回答這個問題,因此導致我對許多新的山寨幣項目不感興趣。

然而,在研究 SocialFi 時,我發現上鏈有一些顯而易見的好處。首先,用戶保有對其內容的所有權,相較於一些社群媒體平台將自動獲得上傳到其平台的任何內容的相關權利。

SocialFi 的鏈上特性也帶來了完全的透明度,讓用戶能驗證 SocialFi 帳戶的身份,進而降低那些充斥 Twitter 和 Instagram 假冒身份狀況的發生。

在我看來,SocialFi 建立在區塊鏈基礎建設上最大的好處之一,就是實現了言論自由。儘管熱門社群媒體對其平台上的言論內容制定並實施一堆規則,但 SocialFi 基本上是不受審查的。而且,在區塊鏈上運行也代表著,政府將無法迫使對平台施壓、迫使其下架特定內容,因此能確保不同的意見被聽到——無論政府機關喜歡與否。

SocialFi 的挑戰

雖然我強烈支持言論自由,但完全的言論自由確實會帶來某些問題。畢竟,缺乏審查制度也會導致不良份子傳播有害內容——這也是 Friend.tech 和其他平台背後的 DAO 需要解決的挑戰。

如果 SocialFi 想要獲得成功,它需要可擴展的基礎建設。畢竟,雖然 Friend.tech 在幾個月內產生了約 640 萬筆交易,但 Facebook 每分鐘都能產生相當的數據量這裡並不是說 SocialFi 將達到這樣的活動規模,但即使只是要處理一部分的數據,區塊鏈也將需要大幅的擴展。

結語

總而言之,雖然 SocialFi 確實具有潛力,但我們目前無法判斷它是否會對時下社群媒體造成長遠影響。這個產業仍處於初期階段,雖然還有一些挑戰需要解決,但初步的成功是充滿希望的。SocialFi 平台必須克服現實的挑戰,才能在主流市場中競爭。


作者免責聲明:本文基於我有限的知識和經驗,僅供參考,不構成任何形式的交易或投資建議。

編者註:CryptoJelleNL 提供了對加密貨幣行業的見解,他進入金融市場已有 5 年以上的時間,主要專注於股票市場和加密貨幣的長期投資。在看著投資收益滾滾而來的同時,他也為多個平台撰寫文章。從現在起,他也將為 WOO 貢獻自己的見解。

追蹤他的 X (原 Twitter):https://twitter.com/CryptoJelleNL


▲ 本文內容已被翻譯成不同地區語言並在多個平台共享。如因不同語言釋義而導致不一致的內容,請以英文官方網站之版本為準。

▲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提供之資料僅供參考,各項內容並非投資及交易策略建議,亦不構成任何產品或服務之要約、要約招攬或建議,僅作為知識性及學術性分享,任何人據此等資料而做出或改變投資操作之決策,須自行承擔結果。文章資訊請依 WOO 官方媒體平台發佈為主。

▲ 本文僅供學術研究參考之用,不代表 WOO 之立場或觀點。

We use cookies to improve your experience. To find out more, please read our Privacy Policy. By clicking "Accept", you consent to our cookie and Privacy Policy. Or you may click "Decline" to refuse to consent.